教学管理
教学管理
教在明德丨艺术疗愈教学团队举行春季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



/文:孟欣  审核:王君涛


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,打造有温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样态,艺术疗愈教学团队于4月24日召开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。会议由课程负责人薛飘主持,《艺术疗愈》及《正念艺术疗愈》课程组全体教师与会,围绕第七、八周授课实践展开阶段性总结,并就课程优化路径进行深入研讨。


在戏剧疗愈模块,李妍真老师以“戏剧疗愈”为切入点,系统阐释如何借助即兴表演、角色扮演等教学技法,有效打破学生认知局限,强化自我认同建构。其“戏剧作为心灵镜像”的教学理念,为情绪释放开辟了创新路径。刘思瑞老师则创新设计“压力议题研讨-三步呼吸法-戏剧情境代入”的三阶教学模式,实现正念技术与戏剧疗愈的有机耦合。宋格格老师提出“浸润式概念传递”策略,通过多重视角创作实践激发学生主体意识,在戏剧张力中实现压力转化。

音乐疗愈领域呈现了老师们的多元探索,樊思奇老师构建“多维音画感知”课堂,运用节奏谱系分析,引导学生解码音乐的情绪调节机制。苏东挺老师分享的“音乐冥想”教学设计,引入正念技术通过视听联觉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协同。孟欣老师创造性融入古乐谱解读与诗词吟唱,以“非遗音乐工作坊”形式强化文化认同,实现美育与心育的深度融合。

在舞蹈疗愈方向,董笑老师强调目标导向式教学设计,通过即兴舞动、身心平衡等训练体系,建立“身体-情绪”双向反馈机制。蓝启航老师研发的“音乐情绪可视化”教学法,创新采用音乐情感图谱与故事创编的联动模式,搭建艺术表达的情感通路。

薛飘在总结中指出,本次备课会集中展现了课程组在教学设计维度、方法创新深度和育人效度三个层面的突破。他强调,艺术疗愈课程建设应始终锚定“心理资本增值”核心目标,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温度感与生长性。

本次会议通过多元学科的交叉对话,形成了“技术赋形、文化铸魂、身心同构”的课程优化共识。未来教学团队将持续完善“具身认知+情感体验+发展性评估”三维育人体系,以艺术疗愈为支点,助力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。  





下一条:教在明德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召开2024-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教师座谈会